網站首頁 小常識 美食 教育 生活 數碼 經驗
當前位置:維基百科吧 > 經驗 > 

清明節前三後四指的是什麼

欄目: 經驗 / 釋出於: / 人氣:7.36K

清明節前三後四指的是什麼

清明節又叫踏青節,在仲春與暮春之交,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4天,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,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,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。清明節大約在每年四月四、五或六日,整個節氣共七天,有前三後四之說。即清明前三天和清明後四天為祭祖時間

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,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。受漢族文化的影響,中國的滿族、赫哲族、壯族、鄂倫春族、侗族、土家族、苗族、瑤族、黎族、水族、京族、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,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。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,但掃墓祭祖、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。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後十五天,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,也叫做民族掃墓節。2006年5月20日,經國務院批准,將清明節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